先生之学,与程子、阳明有异同者二端,谓格物之物,乃物欲之 物,物格而后知至;克己复礼为仁;养心莫善于寡欲。此三句话,乃一 句话也。何也?物也,己也,欲也,皆有我之私也。格也,克也,寡 也,皆除去有我之私也。紫阳是说前一步工夫,阳明是说后一步工夫。 谓明德即五达道也,自其共由于人谓之道,自其实得于己谓之德,自其 通于天下曰达,自其昭于天下曰明,非有二物也,即敬止仁敬孝慈信之 德也。言齐家,孝弟慈之德也;言治国,宜家人宜兄弟父子足法之德 也;言平天下,老老长长恤孤之德也。一部《大学》绾结于此二字,不 言道而言德者,有诸己而后求诸人也。此正五帝三皇以德服人之王道 耳,若以人之所得乎天,而虚灵不昧为明德,则尚未见之施为,以何事 明明德于天下哉?愚按以物为欲,《或问》中孔周翰已有是说,但孔以 为外物之诱,先生以为有我之私,虽稍不同,然有我之私,未有不从外 诱者也。 夫格物为初下手工夫,学者未识本体,而先事于防欲,犹无主人而 逐贼也。克己之主脑在复礼,寡欲之主脑在养心,格物即识仁也,即是 主脑,不可与克己寡欲相例耳。明德为虚灵不昧,无一象之可言,而万 象森然,此体不失,而行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,自无隔阂,故 谓之达。故谓五达道在明德中则可,谓明德即五达道,则体用倒置矣。 其论心学晦明,天实囿之,若是一阴一阳之道,继之者未必善矣。呜 呼!人自囿之,而归咎于天,可乎?
解压密码:xsge
回复本帖获取提取码
|